第一,要假定我们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很多父母无意识地影响着孩子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包括我们对现实的不满、对一些不公平现象的抱怨、对一些不道德的人的愤怒。父母如果身处不太好的生活情境,也不要忘了需要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尽可能给予他美好生活的感受。
奖奥斯卡获影片《美丽人生》讲述了一个犹太爸爸在纳粹集中营,努力把现实看成游戏,不让孩子的心灵被集中营的苦难生活影响。父母如果能维护好孩子的美好心灵,孩子成年以后的幸福感就要大许多。
一个有美好心灵的孩子成年后会致力于社会变革,去实现儿时积累的幸福感。尤其在当下并不美好的社会条件下,更需要家长努力去合理化孩子可能遭遇的一些不快。父母从小给予孩子正性的情绪与追求,把社会善意、良知、关爱根植在儿童心里,等他们长大自然会把这些情绪反馈于社会,促进社会的进步,父母这样做跟名副其实的社会改革家推动社会变革没有什么两样,甚至更加有效。哪怕世界还有恐怖袭击与恐怖主义,国家与国家之间还存在你死我活的斗争,民族与民族还有隔离与对抗,甚至还有很多贫穷的地方的人们吃不饱、穿不暖,但是坚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或者正趋近美好,父母不管做什么或者想什么,身心会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气息,对孩子的成长很有意义。
为什么学校的教育是美好的教育呢?其实是有道理的。因为孩子的心灵在早年的时候没有鉴别能力,儿童心理发展在一个美好教育体制下要比在一种残酷的现实教育里好,现实教育要等待孩子满了18岁才能实行,那个时候的孩子有了很好的积淀,也会更正面地看待问题。美国有些地区的黑人小时候不读书在街头流浪长大,暴力和犯罪率非常高。我们的孩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长大、家长与学校老师施予何种教育,决定孩子成年后接受什么样的现实、去创造什么样的生活。一百年前,德国宰相皮斯麦曾说:“我们今天如何对待孩子,20年后孩子就会如何反馈于社会。”好教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在孩子小时候,爸爸妈妈要让孩子感觉到这个世界是可爱的、值得珍惜的,由人类、动物、树木、花草构成的庞大的现实世界,充满活力与美好,长大后孩子才会去珍惜这个世界存在的一切。小时候不引导孩子去珍惜这个世界,长大后孩子也不会珍惜自己、珍惜生命、珍惜自然万物,损失是巨大的。现时的中国人缺乏信任、缺乏关爱、缺乏法律意识,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要对他人负责、对社会与国家负责,但父母应当从自身做起,成为孩子的表率,引导孩子看到信任、关爱与负责的那一面,而不能在孩子面前抱怨社会、抱怨他人,造成孩子内心难以信任、关爱、珍惜他人,结果一生都会蒙上阴影,难以获得幸福与满足感。
很多人可能去过国外,尤其是北七欧、北美,包括日本、澳大利亚等,那些地方的人们的环境与自然意识非常强,自我约束、对他人负责的意识也很强整个社会氛围就比较温馨。这样的教育是谁给他的?是父母而非社会。西方人很珍惜与敬畏自然,不会随便去侵害野生动物与植物。中国的留学生会任意地把一些野生动物打回家吃,松鼠、鱼、鸟都是他们的盘中餐,以至于加拿大、美国、英国有些小镇与地区拒绝中国学生租住。珍惜与敬畏大自然不应该是哪个国家倡导,而应该是全人类的共识。我有一个朋友在美国卖房,她拒绝把一些高档社区的房子卖给中国的富二代,她的观点是这些中国人会败坏小区的和谐与人文品质。